《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问世两百多年来,不仅在国内广为传播,而且以各种形式被介绍到国外,出现了日、英、法、俄、德等多种文字译本。《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美国汉学发展迅速,逐渐摆脱了传统欧洲汉学的影响,美国也因此成为《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主要阵地。美国汉学家卫鲁斯认为其“与意大利的薄伽丘、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法国的巴尔扎克或英国的狄更斯等人的优秀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儒林外史》传入英语世界后,在文学译介、华人移民、中国文学传播战略及经济全球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通过翻译家、学者、研究机构与媒体等传播主体的努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英语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资料图)

英文全译本推动《儒林外史》传播

1939年,《儒林外史》第1回的英译片段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英文杂志》上。随后,陆续出现了第2回、第3回、第31回、第32回、第55回等的节译本,译者以中国本土或华裔学者为主。在多种节译本的推动下,《儒林外史》以杂志刊载英译文人故事的途径敲开了英语世界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宪益和戴乃迭两位翻译家合作完成的《儒林外史》英文全译本。两位先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准确把握了小说原文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而且顾及到了不同语言间的、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因此该译本既保留了原文的生动形象,又便于母语是英语的读者理解与接受,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自1957年出版以来,该译本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多版重印,出版权限由最初的北京外文出版社,扩大至中国的湖南人民出版社和美国的格罗西特与邓拉普出版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丝绸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

英文全译本的出现加快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进度,从此《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刊登的小故事,而是作为一道中国文学佳肴进入了学术殿堂,成为教学与科研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儒林外史》的传播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所喜爱,他们通过阅读和网络评论等方式促进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华人学者发挥重要作用

华人移民为推动《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等原因,王际真、刘无忌、张心沧等华人学者,到英语国家讲学或留学后选择留在当地生活和工作。他们大都在当地高校担任中国文学教师,培养了很多具有中国文学研究潜力、母语为英语的学者,为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对传入英语世界较晚的《儒林外史》而言,这一批学者的研究与教学活动起到了传播先锋作用,为《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和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移民到英语国家并获得高校教职任职机会的华人学者,如张春树、林顺夫、高友工、柳存仁、孙康宜、黄宗泰、李欧梵等,在前辈的指引下,不仅自己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工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引导、鼓励学生研究中国文学。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时期《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后,英语世界出现了致力于中国文学传播的华人学者群体,包括李惠仪、黄卫总、商伟、吴燕娜、吴德安、遇笑容、顾明栋、葛良彦等,他们与所在国家的本土学者一起促成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高潮。

从《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整体传播情况来看,华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既体现在华人学者自身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对英语世界本土学者的培养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华人学者的教学研究和推广传播,英语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关注《儒林外史》的本土学者,包括罗溥洛、陆大伟、史蒂文·罗迪、白保罗、柯伟妮、海陶玮、安敏成、戴沙迪、科尔曼、霍洛克、亚瑟·孔斯特、丹尼尔·鲍尔等,增加了英语世界对《儒林外史》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推进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深入而广泛的传播。

国际交流促使传播范围扩大

国家对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重视和支持,是《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主要助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外文出版社便得以成立。作为对外宣传本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机构,北京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并向海外推广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为包括《儒林外史》在内的中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向海外传播的渠道和平台。此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海外读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提升了中国文学作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领域均需要越来越多的既懂专业知识又了解各国语言和文化的综合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英语国家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高校开始重视汉语教育,不仅开设了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等选修课程,有些学校还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学系和中国文学研究所。在培养应用型语言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对中国语言与文学感兴趣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还成长为《儒林外史》研究专家,为《儒林外史》等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动更多英语世界读者了解和接受《儒林外史》等中国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传入英语世界以来,在中国与英语国家日益紧密合作的大背景下,在翻译家、华人学者和英语世界本土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儒林外史》的读者和爱好者人数日渐增加。与此同时,在英语国家,研究《儒林外史》及其作者吴敬梓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许多研究中国文学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也加入了研究《儒林外史》的队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传播,《儒林外史》已经在英语世界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英语世界出现了日益丰硕的《儒林外史》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通过阐释和解读进一步引导更多的读者对《儒林外史》产生兴趣,从而巩固和推动《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良性传播。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英语世界的《儒林外史》研究”(20HQ03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中国文学 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