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专用时段外允许社会车辆通行;允许单位班车、专用校车等大运力载客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7日,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6月1日起,将推出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改革措施。消息一出,引发不少讨论。

城市化进程中,“出行堵”是制约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划定公交专用道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方便市民出行,是治理交通难题的一个普遍选择。从1997年国内第一条公交专用道于北京长安街启用,到2012年《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发布,公交优先一步步在全国各地得到落实,公交专用道陆续在各大城市铺开。如今,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长度已超过1.8万公里。公共出行愈加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快捷高效,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为城市添了一抹抹绿色。

不过,随着城市发展提速,社会车辆保有量不断攀升,复杂多变的现实交通需求增多,公交专用道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也渐渐凸显。有的公交专用道孤立化、碎片化,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匹配,跑着跑着车道被“截断”,导致一会快一会慢,该堵还是堵;有的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契合,尤其是到了周末,重点商圈、景区等热点地区,社会车道、公交专用道常出现一边拥堵不堪,一边空空如也的现象;此外,公交专用道的启用时间也不一致,不少市民着实记不清楚,“索性什么时间都不走了”……种种现象之下,“浪费道路资源”“周末能否全时段开放公交车道”等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当此之时,相关部门适时推出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改革措施,恰是对民意民情的积极回应,值得点赞。

细看种种问题也不难发现,其实过往对公交车道的理解,在“专用”上多一些,在“优先”上少一些。而对照国际经验,在法国、美国一些城市,公交专用道已经升级为HOV车道,即高承载车道。除了公共汽车,承载不少于一定人数的合乘车辆,8座或8座以上客车,固定线路运营的运输公司车辆、校车、公益性客运车辆等,都可以使用HOV车道。这与近年来我国交通专家提出的“公交优先”的理念是一致的。

优化公交车道势在必行,但过程意识也不可或缺。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言,如果对所有已划公交专用道时间进行修改,要对执法系统进行调整,势必投入不少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城市的人口、轨道交通建设等情况不一,对于公交的定位不一样,也就决定了此次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时段、什么类型的车辆可以在公交车道通行,莫不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科学精细研判,拿出适合自身的方案、办法。这一过程中,不妨多利用智能交通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道路智能化管理水平,给予公交专用道时间管理更多的弹性,使其与客流需求动态匹配。

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多些“用户思维”,从细节出发最大限度地提升市民的“用户体验”,“堵点”就会少一些,“欢愉”便会多一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晁星

流程编辑:u0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