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城市记忆和烟火气,今年年初以来,重庆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有特色的老旧小区和街区进行“微”改造。通过设计引领,以“新”换“心”推动改造,既让老旧小区融入现代城市,又让老旧小区传承和发扬特色文化,留下城市的乡愁记忆,形成独特的山城气质。

有机融合

传承工业文化

走进重庆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这里的小区通过“微”改造,不但使房屋外形实现了由“旧”变“新”的蝶变,而且实现了与社区历史文化的融合“焕新”。在这里,有体现社区文化的“钢城记忆”陈列馆,坐上绿皮小火车,瞬间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80年代,重温熟悉的“钢城记忆”和亲切的“重庆言子”。从小在社区长大的居民刘先生说道:“改造后的小区,不但生活方便,而且文化丰富,我们有了很强的归属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沪汉社区是原重钢集团家属小区,在改造设计中以工业元素为主,有机融入重钢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与社区生活相契合。今年年初以来,沪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房屋11栋、面积3.3万平方米、惠及住户416户。在改造中,不但对老旧楼房进行功能完善,排除安全隐患,升级小区景观环境,还不断加强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改造中,沪汉社区以钢城人民防空、钢城人民故事等内容建设了“钢城记忆”陈列馆,让城市记忆更好延续。重庆市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综合展示社区人文风采,带给居民丰富多元的人文体验。同时,把“市井百态、年代记忆、重庆言子”等内容,通过景观小品、浮雕、手绘、文化墙、卡通人物形象等形式,将家和文化理念融入到改造中,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文化的感召力。

改造后的沪汉社区,不但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而且社区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多方参与

留存老城记忆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除了修缮基础设施,如何让改造后的小区更有烟火气、书香味和岁月感,满足居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重庆市永川区三河汇碧老旧片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永川三河汇碧片区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朱女士提起这里的变化,感慨万千:“改造前,这里‘脏、乱、差、破’现象突出;改造后,不但老街换新颜,而且还找回了精神家园,我现在非常享受这里的生活。”

“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这是永川的来历。永川因水得名、因水兴起。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必须将这些特色文化传承发扬。”三河汇碧老旧片区改造方案的设计师徐翔说。在改造中,重庆市以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永”字为基础,通过广泛征集等方式,用市民书写的成百上千的“永”字组成一面“永”字墙,让市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形成城市文化记忆之“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河汇碧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但整修外墙立面、修复两岸生态、完善社区功能,还按照“三河汇碧、碧波荡漾”的思路,植入永川“源文化”和“城文化”,着力保留本土历史记忆。同时,还引入“文化、文创、文旅”主题元素,融合历史、人文和商业价值,多维度推进老城焕新,打造永川区首个体验式文创街区和城市会客厅,不断发扬永川文化。

现在,这里的亲水广场、品牌咖啡、精品书店、合院茶吧等设施应有尽有,既是老市民的精神家园,也成了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推陈出新

重放街区光彩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重庆市注重让传统风貌街区重放光彩。重庆市荣昌区的骡马巷位于老城区,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骡马交易场所,街巷市井密集、茶肆林立,是南来北往的马帮人家歇脚之地,承载着浓郁的历史生活气息。

骡马巷沿街的10余栋单体楼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建设年代早、老化严重。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居民范大爷说起以前就直摇头:“街面地砖破烂,满天都是‘飞线’,摩托车乱停乱放,还有占道经营、乱倒污水垃圾等现象。但现在的骡马巷实现了大变样,不但街道宽敞整洁了,新增的建筑和雕塑充满了历史的元素,是城市记忆的体现。”

在改造过程中,重庆市荣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既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又彰显社区的特色文化。现在,改造后的骡马巷保留了历史的印记,增添的骡马交易等雕像具有很强的岁月感。街面还融入了荣昌特有元素: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重庆市在老旧街区改造中,坚持“塑形”与“赋魂”并重,以风貌塑造为抓手、以绿色发展为原则、以人文内涵为底蕴,注重建筑与街区在空间、功能、文化等方面的有机协调,彰显城市的特色美。顺应山城地势地貌特征,尊重原有街巷空间关系,保留充满历史沉淀和地域风情的建筑特色,把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陈斌)

关键词: 重庆老旧小区微改造留住城市记忆 老旧小区改造 重庆市荣昌区 重庆市老旧街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