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

如今,个人资料页面及评论区展示用户IP属地,已成各大平台的标配。但据媒体报道,IP属地显示催热了IP代理黑产,月付10元即可随意改,当然这其中也暗藏着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风险。


(资料图)

一招IP属地显示,让很多身处异地的用户显露了原形;一条IP代理黑产,又让不少本该显形者藏起了“尾巴”。

看起来,用代理工具更改的只是IP地址,可比起隐藏IP地址本身,人们更担心的是,某些人借隐藏IP地址的方式,藏起自己不法的利益算盘——若买家只是出于维持“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虚荣心的意图,倒也没什么,怕就怕,有些人是想借此为电信诈骗、制假售假、代购坑骗、网暴他人、充当网络水军等问题打掩护,以免轻易暴露。

如此一来,那些不法分子相当于用极低的篡改IP地址成本,为撬动极大的黑产收益打开了方便之门。

说白了,更改IP地址本质也是种造假,造的是“伪现场”,带来的是“真误导”。相较于如何篡改IP地址,那些人为什么要篡改IP地址,意在误导哪些人,显然更值得追问;IP代理黑产背后连着哪些黑产,也更需追查。

而IP代理作为利用虚假IP地址作恶的上游违法行为,也必然要得到法律规制,在很多情况下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正因如此,公安部在“净网2021”工作成效发布会上就披露,2021年专门针对“动态IP代理”等网上违法有害信息滋生的重点基础资源开展治理,依法关停非法宽带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000余个。

就目前看,鉴于IP代理生意被催热,强化涵括监管部门、平台在内的多方协作治理机制,对IP代理非法生意展开靶向打击,很有必要。这里面,平台要基于关键词筛查过滤屏蔽技术,尽可能压缩其遁形空间。

无论如何,绝不能由着IP代理为更多黑产提供“隐身衣”。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