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南头古城举办“中秋国潮秀”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图为9月11日晚上,市民游古城。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麒麟舞、鱼灯舞、醒狮舞、剪纸、云片糕、凉帽……

刚刚过去的中秋,深圳人在浓浓的本土民俗文化“包裹”中度过。

在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甘坑小镇、锦绣中华等地,满眼都是头挽发髻、身穿汉服,沉醉流连于花灯、糖画、麦秆画、麒麟舞、凉帽、泥人等之中拍照打卡的深圳青年。依山傍海、细浪白沙的深圳不仅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同时也是一座拥有7000年历史,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7000年的发展史沉淀出深沉、厚重的本土民俗文化,在节假日成为深圳的“城市气氛担当”,并日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焕发出勃勃生机。

“民俗+节庆”带旺“假日经济”

东风夜放花千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观月色、赏灯诗、猜灯谜,沉浸式体验唐风宋韵,中秋节锦绣中华气氛拉满。小姐姐们精心打扮,贴花黄、理云鬓、着华服“游园惊梦”。八月十五在甘坑小镇,游人们围观现场编织客家凉帽,玩得不亦乐乎。这只是一处小小的缩影。不光是中秋,近年来,但凡传统节日,深圳本地民俗文化、非遗项目就成了香饽饽。

元宵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素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今年2月14日-2月15日,深圳福田节日大道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出发点,以“虎跃春来闹元宵”为主题,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场集潮汕英歌舞巡游、民族器乐演奏、昆曲表演等众多精彩节目于一体的非遗文化盛宴。深圳节日大道元宵活动,融合传统与现代,既有传统文化的“魂”,也有现代元素的“潮”,吸引广大年轻人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端午节期间,“本地游”成为了主流,龙岗“民俗+节庆”唤醒市民旅游消费热情。

6月3日,端午假期最后一天,市民游女士一家正在龙岗区甘坑古镇畅享悠闲假期时光。游女士说,甘坑古镇很适合亲子度假,酒店住得舒服,古镇里的农场、游乐设施以及丰富多彩的深圳民俗文化体验项目让孩子玩得开心,大人也觉得很轻松,“客家山歌、捏泥人、编凉帽,寓教于乐,感觉太棒了!”

深圳民俗文化旅游“潮”起来

今年春节,因为“就地过年”的号召,不少人选择在深圳过节,深圳本地历史文化景点成为“网红”。客家围屋是龙岗客家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生动写照,成为深圳市民春节的好去处。“‘鹤湖新居’规模宏大,堪称两百年前的京基大厦,也是龙岗‘滨海客家’第一个文化地标。‘茂盛世居’是滨海客家典型的展示基地,其亦农亦商、面海贩盐、发家致富的故事,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均甚为精彩。”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说,“深圳市民对这些历史遗存感兴趣,说明深圳人的身份认同感越来越强烈了。而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民俗文化、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播的载体。”

“‘国潮’正在兴起,汉服、唐装以及印有深圳醒狮形象的服饰在年轻人中人气很高。”走进深圳某专卖店,店员告诉记者。“民俗文化、非遗本就根植于生活。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路径,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业体、景区主动拥抱深圳民俗文化、非遗项目,力争成为深圳民间文化艺术的集聚地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打造沉浸式体验模式,聚人气、促消费。王军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利用非遗资源发展旅游等业态,推出非遗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充分展现了深圳本土民俗文化的亮丽风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