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的实施以及交叉学科的设立,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日益加强,逐渐成为翻译知识生产和学术创新的驱动力。7月9—10日,翻译跨学科研究高层论坛在线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翻译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强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离不开翻译工作。翻译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提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国际传播意识和传播能力,亟须做好对外翻译工作。对外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中国话语权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翻译不是编译,忠实原意是第一位的;要有读者意识,要了解受众思维模式,收集读者反馈,丰富传播形式,必要时可以增加译者注释,增加必要的背景资料;要聚焦对外翻译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要重视实践,外语院校和外宣机构要加强合作。
在对外话语实践的众多途径中,国家翻译是赋能国家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形象塑造、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任东升提出了国家翻译实践概念。在他看来,国家翻译实践是一种融国家行为、话语修辞实践、传播行为为一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多维性质。国家行为指向国家战略利益的维护,话语修辞实践指向权威话语建构,传播行为指向国家形象塑造。
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许建忠从人地关系视角以及国家安全学视角出发,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即求同存异、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共建人类翻译文化交流共同体。这一原则强调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必须切合译语语言环境,特别要切合译语的民族文化语境。译者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毫无根据地创作,一定要做到译文同时取信于作者和读者,切实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之桥。
翻译跨学科研究步伐加快
翻译因其天然的跨学科属性而具有跨学科迁移能力,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翻译问题,有望有效拓展研究空间。
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与生俱来。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德凤认为,当代翻译学理论的跨学科属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与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语料库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理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学翻译理论等。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翻译传译认知研究,更是借用了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说明翻译学的发展与跨学科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门翻译学和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翻译史研究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在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汨看来,翻译口述史以翻译主体、翻译事件、翻译语境为主要研究内容,这一研究有望丰富和拓展翻译史研究的史料类型,重构历史语境,呈现话语声音的力量,发掘和丰富翻译史事件细节。
以跨语言知识转移为底色的翻译,不单单是一个跨学科或多学科领域,也是调节人类知识非对称状态的超学科领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李瑞林认为,从学科内部建制来看,翻译是一门面向跨文化知识转移境域,专门生产跨语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从学科外部建制来看,翻译正因为具有跨语言知识转移本性,具有认知连接和知识传播功能,所以才会自然融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伴随着全球知识大融通的趋势,翻译将日益彰显赋能其他领域的元学科功能。
总体来看,我们的译学理论建构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形态转变,进入了多学科途径、多理论来源、多话语取向、多范式基础的发展阶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蓝红军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译学理论经历了理论意识复苏、理论学习借鉴、理论创新探索三个阶段。当前的翻译理论研究进入了多学科发展阶段,主动寻求其他学科资源,学科内分化和学科外融合的趋势增强。在加强对西方译论批判的同时,需加强对理论自主创新的探索。
研究应强调“翻译”为本
基于跨学科的属性,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途径日益丰富,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但也有学者担心,翻译研究边界过度扩展,不同名目的“翻译学”兴起,翻译学的研究目标和对象呈现“去中心化”趋势。
“如果将一切与翻译有关的事实都纳入翻译学科研究体系,将使翻译研究本身不堪重负,进而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庸,最终丧失其学科地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傅敬民认为,翻译跨学科研究应处理好本体学科与供体学科之间的关系,立足自身问题,通过借鉴、消化、吸收、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解决自身问题,发展符合翻译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的方法论,建构翻译研究的学科规范性。跨学科翻译研究涉及议题设置、概念嫁接、理论会通及方法运用四个维度,不能只满足于“跨出”,更要在“跨出”的基础上“跨进”相关学科,并在“跨进”其他学科的过程中保持翻译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不仅体现在过去,更体现在翻译学的未来发展上。李德凤认为,在翻译学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从别的学科汲取营养的同时,没有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回馈。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必须是双向的,就是既借用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又向其他学科输出理论和方法,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在蓝红军看来,跨学科理论建构是当下翻译理论研究的趋势,中国学派的跨学科翻译理论研究才刚刚开始,不仅要重视理论建构,还要重视理论阐释、理论应用、理论批评。
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单位主办。
记者 张杰
关键词: 知识转移 国际传播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