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中国珠算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执行珠算的重要工具就是算盘,算盘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体验与悠远文明,它是一个时代的智慧象征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因此,发掘算盘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元素之美与当代文明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人类早期是利用人体已有的器官计数的,最常见的便是手指、脚趾。但随着猎物捕获的增多与储存、分配、交换的需要,为突破人体器官的“屈指可数”的局限性,便借助自然物(如木棒、竹条、贝壳、石子等)来“存储”及记录数字。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算筹”,人们用小竹棍,采取十进制用于较大量的四则运算及开方、代数运算。数学家祖冲之曾利用算筹计算圆周率。“珠算”在汉代徐岳的《数术记遗》中有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与今天已相距1800年之久。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明显可见算盘,这是我国对珠算的商业应用最早的绘画记载。
珠算与算盘之间互为促进,珠算算法的改进,促使算盘的改革;而算盘的改革,反过来又促进珠算算法的改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算盘技艺与哲学思维的互动
以七珠算盘为例,它整体呈长方形框架,一根横梁将算盘分为上下两栏,13根竹档的固定也甚为巧妙,上栏2粒算珠每珠当5,下栏5粒算珠每珠当1,各部件用榫卯结构连接固定,四个角上还安装了铜包角,以达到功能和结构的完美统一。东汉扬雄在《太玄图》中写道:“错综其数,阴阳相配,乃消息相会之大法,遂定玄图之位。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阴阳相感而算生焉。”算盘的上两珠、下五珠构造,除了是满足十六进制计数法的需要,更是“二偶”与“五奇”的巧妙结合,是“上阴”与“下阳”的自然相生,天人合一、阴阳融合、万物归道,这是古人对自然无为、循环共生的憧憬。
算盘外观简洁明了,每一梁、一框、一珠都各司其职,绝无多余的繁杂装饰,彰显着“素朴、自然、节俭廉洁”理念。算盘的木质多取材于自然,道出了“禅”的哲学意味。何为“禅”?即用最天然、最恰当的形式去自然地阐释、构建设计。设计风格中渗透着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物我一体、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天地互补,体现了强烈的东方哲学观。
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算盘的“方圆”造型体现着“上善若水任方圆”的豁然胸襟与博大情怀,“外框方正”寓意人们的行事作风方行天下,刚正不阿、诚实正直、儒雅斯文,脚踏四方之土。同时也便于携带、坚固牢靠。“算珠扁圆”寓意人的性格润滑变通、心细严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算盘文化与数字文化也紧密相连,算盘的上两珠中,每一颗都代表数字“5”,下有五珠,足见算盘文化与数字文化的和谐共融。传统哲学思维中,“五”支配天地之气,处于五行之中,从“五经”到“五行”,从“五脏”到“五戎”,从“五德”到“五伦”,从“五音”到“五礼”,从佛家的“五苦”到“五戒”,从“五蕴”到“五欲”。
算盘的算珠上大下小,上部的算珠以一当五,下部的算珠以一当一,并且严格遵循着由右至左越来越大的规律,这其中蕴含着古时严格的尊卑观念。算盘整体造型“四平八稳、方方正正”,似一座坚固的大房子,里面居住着众多“调皮”的小算珠,这不正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理想生活状态吗?算珠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行其道,互相谦让,互相配合。
若将算盘上的横梁看作一堵墙,这堵墙隔开了数字“五”与数字“一”。每一个小算珠都肩负使命,只是它们一开始就被规定好了各自不同的位置与力量的大小,个、十、百、千、万……处于“个位”的算盘珠子不可能逾越到“万位”的位置,大家生来就必须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不逾矩。
算盘技艺与当代美学的交融
首先,算盘技艺与几何美学。算盘的“几何美”与“形态美”满足着现代人的视觉享受。从美学角度来说,一般算盘的长宽比约为2:1,上栏和下栏的比也约是2:1,这些基本数字在比例上的调和基本符合“数的和谐就是美”的美学规律。而算盘的框架一般为简洁的直线形,被中间的横梁一分为二,且横梁基本处于三分之一的分割位置,这使算盘的平面形态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也符合设计美的概念。
从形态美的视角看,算盘简洁大方、流畅自如的外观设计,方中带圆的几何体组合,给人带来美的体验。算盘也受到了工艺品、装饰品设计等的“追捧”,如算盘戒指、耳坠、手镯、发夹,当代人越来越善于将算盘文化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其次,算盘技艺与启智精神。各算盘珠之间团结协作,在方寸手指间绽放出智慧的火花,计算出可观的收益,彰显了协和至高、智慧为本、生财生道的理念。素洁质朴的算盘默默无闻并欢快地行使自己的计数使命,“噼里啪啦”声在人们的欣喜中愈发动听。算盘的稳健与灵动、高贵与质朴、儒雅与严谨、庄重与圆滑是人类追求的理想人格。算盘从不“打马虎眼”,一分一厘都清清楚楚,算的是明白账,加减乘除,实事求是,珠起铿锵,珠落干脆,从不拖泥带水。充分体现了轻巧灵敏、协调连贯、进退有序、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因算而生、因算而盛的精神特质,这正是珠算文化的真谛与精髓。
最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算盘,承接着传统与当代文明之“美”,主要体现在传统元素中的复古之美和与当下文明相结合的实用之美。不可否认,现在的算盘能手越来越少,生产算盘的工厂也日益减少,但令人惊异的是,算盘在全球依然具有不容小觑的旺盛生命力,特别是受到发达国家的“追捧”。原因在于,算盘与计算机相比,更加安全环保,算盘不会遇到像计算机那样卡机、被黑客侵袭、被病毒感染的困境,算盘在随时随地都可使用,不会面临电量过低、自动关机的问题。同时,算盘的使用寿命也远远超过今天的计算机,甚至还具有代代相传的纪念意义,成为传家宝。更为关键的是,使用算盘既高效,又避免了有害辐射的干扰,有助于身体健康。所以,算盘比计算机更自然、接地气,也不会被计算机完全取代。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